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圆满完成2025级新生迎新工作:沉浸式体验绘就入学新篇,学术情怀筑牢成长根基
暑气渐消,秋光正好。9月1日至2日,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迎新工作在中心校区与洪家楼校区同步开展。学院秉持“爱智乐群、弘德修远”院训理念,以沉浸式体验、学术浸润与情感联结为核心,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活动,为新一届哲社学子打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入学开篇,圆满完成迎新各项任务。




为确保迎新工作高效开展,学院党委提前统筹部署,组建由领导班子成员、本研辅导员及学生志愿者构成的2025级迎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结合往年经验与新生需求,优化全过程迎新方案,从场地布置到流程衔接层层细化,为迎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为保障迎新工作高效有序,学院党委提前谋划、统筹部署,组建由领导班子成员、本研辅导员及学生志愿者组成的2025级迎新工作专班。专班结合往年经验与新生需求,从场地功能划分、流程节点衔接至应急情况预案,均细化落实到人、到岗,为特色活动落地与高效服务推进筑牢基础。迎新期间,学院领导靠前指挥,全程驻守现场,与辅导员、学生组织成员及志愿者分工协作,确保新生快速完成报到流程,顺利开启大学新生活。


80余名学生志愿者与学生组织成员以“微笑迎新,暖心服务”为准则,活跃在车站接站、校园指引、报到协助等各环节。而现场精心设计的“哲社欢迎你”主题集章模式,成为新生入学体验的首个记忆点,点燃迎新氛围。学院将集章设计为“哲”“社”“欢”“迎”“你”五个字,每个印章均巧妙融入校徽元素、知新楼建筑轮廓及“山大猫”形象,让校园文化符号鲜活触达新生。新生完成资格核验、电子迎新、领取青春行囊等环节时同步收集印章,在互动中沉浸式感受学院热情;集章册背面还印有学生会组织架构简介与新生注意事项明白纸,实现“娱乐”与“实用”双重价值,切实帮助新生快速了解学生组织、熟悉大学生活要点。


在学术传承与视野拓展层面,学院为新生准备多份“精神厚礼”,纳入“青春行囊”核心内容。全新升级的《知新文萃》2.0版集结全院教师学术代表作,不仅是学院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凝聚着教师们的学术智慧与研究心血,为新生打开了解学院学术风貌的窗口,鼓励他们从入学之初便探索哲学与社会发展领域知识脉络,感受学科深厚底蕴。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作为“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该书聚焦科技变革、生态挑战、全球安全等核心议题,剖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对社会结构的重塑作用。学院希望通过这本书,引导新生跳出课本视角,思考人类未来走向,培养对社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思想基础。作为长期收录学院研究生优秀论文的核心平台之一,创刊29年的《思想者》期刊是学院学术传承与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学院研究生学术风采的重要窗口,不仅为新生提供了可参考的学术写作范式与研究思路,更搭建起一座 “近距离体悟科研魅力、畅达交流学术见解” 的桥梁。
“青春行囊”中,设计感与实用性兼具的文创包满足新生日常收纳需求;定制藏青色院服则成为强化身份认同与集体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当新生穿上统一院服,胸前的学院标识与简约设计让“哲社人”的身份感清晰落地,融入集体的温暖与荣誉感油然而生,让他们明确自己已正式成为这个学术大家庭的一员。
迎新活动尾声,学院以“一校三地八校园”文创盲盒互动,为新生留下充满惊喜与探索欲的记忆。学院精心设计包含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八校园特色的文创钥匙扣,将各校园标志性元素融入细节设计,并以盲盒形式供新生随机抽取。新生在拆盲盒的期待与惊喜中收获专属纪念好物,更会主动探寻钥匙扣背后的校园故事,在同学间的交流分享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办学格局,感知不同校区文化特色,让“山大共同体”概念从抽象文字变为可触摸、可分享的具体记忆,为融入校园文化埋下探索的种子。
迎新当日晚间,学院党委副书记翁祥栋、本科生辅导员班梦姣与新聘朋辈辅导员走进新生宿舍开展“暖心走访”,细致询问住宿适应情况与生活需求,耐心解答学业规划、校园生活等疑问,让他们在入学第一晚便感受到“哲社大家庭”的温暖。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和研究生辅导员吕汶鑫走访调研了洪家楼校区宿舍和博士新生校外住宿公寓。走访途中,辅导员与新生同学亲切交谈,切实关心大家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深入了解新生初来乍到的困难与诉求,为学生快速适应崭新生活环境保驾护航。
迎新工作的结束,是新生成长新程的开端。后续,学院将启动系列入学教育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校情校史宣讲、心理健康辅导、安全知识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内容,帮助新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院校认同、明确发展方向。从“爱智乐群,弘德修远”院训中汲取力量,2025级哲社新生的大学故事已正式开篇。学院期待全体新生以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山东大学的沃土上探索真理、追逐理想,成长为兼具人文素养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山大青年,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供文丨张佳玥 孙鑫萌 王淼
供图丨媒体与创意中心 研究生会